四年級語文國家質(zhì)量監(jiān)測考試模擬卷 (八)

基本信息:
班別:
學(xué)號:

第一部分:語言基礎(chǔ)

1 . 下 列 括 號 前 的 字 ,  讀 音 有 錯 誤 的 一 項(xiàng) 是 ( ) 。

2 . 下 面 的 生 字 全 是 形 聲 字 的 一 組 是 ( )
3 . 下 列 書 寫 沒 有 錯 誤 的 是 ( ) 。
4 . 選 字 填 空 。( ) 念( ) 錄清 ( )分 ( )
5 . 選 詞 填 空 。
偉 大 的 ( )
燦 爛 的 ( )
悠 久 的 ( )
廣 闊 的 ( )
6 . 選 詞 填 空 。
( 1 ) 剛 剛 朵 朵 還 好 好 的 , ( ) 就 哭 了 。
( 2 ) 只 有 把 這 件 事 告 訴 他 , 他 心 里 才 會 ( ) 。
( 3 ) 老 麻 雀 受 傷 了 , 卻 ( ) 堅(jiān) 持 保 護(hù) 小 麻 雀 。
7 . 下 面 詞 語 全 是 褒 義 詞 的 一 項(xiàng) 是 ( ) 。
8 . “ 這 個 地 方 氣 候 溫 潤 , 山 清 水 秀 , 適 合 旅 游 和 度 假 ?!?對 這 句 話 中 “ 溫 潤 ” 的 意 思 理 解 正 確 的 一 項(xiàng) 是 ( ) 。
9 . 下 列 句 子 中 沒 有 語 病 的 一 項(xiàng) 是 ( ) 。
1 0 . 袁 隆 平 一 生 致 力 于 研 究 雜 交 水 稻 , 為 我 國 的 糧 食 安 全 保 駕 護(hù) 航 ; 程 開 甲 隱 姓 埋 名 數(shù) 十 年 , 以 赤 子 之 心 為 國 防 事 業(yè)嘔 心 瀝 血 。 他 們 都 是 ( ) 的 時 代 楷 模 。
1 1 . 下 面 的 句 子 不 是 比 喻 句 的 一 項(xiàng) 是 ( ) 。
1 2 . 有 位 同 學(xué) 說 :“ 無 論 是 誰 , 不 學(xué) 習(xí) 就 不 會 有 所 成 就 , 不 求 教 就 不 會 獲 得 知 識 。 可 見 , 學(xué) 習(xí) 和 求 教 是增 長 智 慧 的 必 由 之 路 。” 這 番 話 讓 你 想 到 的 名 句 是 哪 一項(xiàng) ? ( )
1 3 . 判 斷 正 誤 :《 王 戎 不 取 道 旁 李 》 選 自 《 世 說 新 語 · 雅 量 》。王 戎 , 晉 朝 人 , 是 “ 竹 林 七 賢 ” 之 一 。 ( )
14 . 根 據(jù) 語 境 , 選 擇 最 恰 當(dāng) 的 一 項(xiàng) ( )壯 壯 咬 了 一 口 饅 頭 , 覺 得 不 好 吃 , 隨 手 就 把 它 扔 進(jìn) 了 垃 圾 桶 里 。 看 到 這 一 幕 , 你 會 對 他 說 :“ ( ) ”。
1 5 . 判 斷 正 誤 :《 黔 之 驢 》 這 個 故 事 告 訴 我 們 沒 有 真 才 實(shí) 學(xué) 的 人 早 晚 會 露 出 馬 腳 。 ( )
1 6 . 在 《 中 國 神 話 傳 說 》 中 , 鉆 木 取 火 , 給 人 間 帶 來 光 明 和溫 暖 的 是 ( )。
1 7 . 在 《 世 界 經(jīng) 典 神 話 與 傳 說 故 事 》 一 書 的 北 歐 神 話 中 , 青春 女 神 是 ( ) 。
1 8 . 選 詞 填 空 。
( 1 ) 泥 融 飛 ( ) , 沙 暖 睡 ( ) 。
( 2 ) 兩 個 ( ) 鳴 翠 柳 , 一 行 ( ) 上 青 天 。
( 3 ) 蔞 蒿 滿 地 ( ) 短 , 正 是 ( ) 欲 上 時 。
1 9 . 《 出 塞 》
秦 時 明 月 漢 時 關(guān) ,萬 里 長 征 人 未 還 。
但 使 龍 城 飛 將 在 ,不 教 胡 馬 度 陰 山 。
這 首 詩 的 作 者 是 ( ) 代 的 ( ) 。
2 0 .《 出 塞 》 是 一 首 ( ) , 詩 人 通 過 “ ( ) ” 一 句 , 寫 出 了 邊塞 戰(zhàn) 爭 時 間 的 久 遠(yuǎn) , 通 過 “ ( ) ” 句 , 寫 出 了 邊 塞 與 中 原 的 距離 遠(yuǎn) 。
2 1 . 關(guān) 于 《 出 塞 》 一 詩 的 說 法 , 下 列 哪 項(xiàng) 不 正 確 ? ( )

第二部分:閱讀理解(閱讀題)

一、神農(nóng)嘗百草

神農(nóng)氏,就是傳說中的炎帝。提起神農(nóng)氏,大家都知道,他是遠(yuǎn)古時偉大的農(nóng)業(yè)之神,發(fā)明了許田的農(nóng)具,還教百姓學(xué)會了種圧稼。

其實(shí),神農(nóng)不僅是農(nóng)業(yè)之神,同時也是醫(yī)藥之神。傳說,神農(nóng)有一條神鞭,叫作“赭(zhě)鞭”。世 間的各種植物,   一經(jīng)赭鞭抽打,無論有毒無毒,或寒或熱,各種性質(zhì)都會呈現(xiàn)出來。他就依據(jù)藥的不同藥性,給病人治病。

為了進(jìn)一步辨識藥物的性味和功能,更好地救死扶傷,神農(nóng)又親自嘗百草。他的身體透明,從外 面即可看清五臟六腑,因此他以身試藥,看著藥草在身體里如何發(fā)揮作用.

他準(zhǔn)備妥當(dāng)后,就開始嘗百草。首先,他嘗了一片鮮嫩的小綠葉。小綠葉一落進(jìn)肚子里,就上下 來回清洗腸胃,把各部分都清洗得清清爽爽,讓人感覺十分舒暢!因?yàn)樾【G葉在肚子里上上,就像來回巡查一樣,神農(nóng)稱之為“查”。后來,人們就把它叫作“茶”。,他嘗了一朵蝴蝶 樣的淡紅小花,葉子像羽毛,香味撲鼻,吃在嘴絲絲的,這就是“甘草”。

神農(nóng)就這樣一種草一種草地去嘗,幾乎每天都會吃下去一些毒草,平均一天之內(nèi),中毒十多次

最多的時候,一天之內(nèi)中毒竟達(dá)七十次。幸虧他能夠馬上知道中毒部位,找到解毒的方法。神農(nóng) 嘗試完了百草的藥性,將溫、涼、寒、熱的藥物各置一處,撰寫成醫(yī)書藥方,以造福人類。

后世傳說中,有的人說神農(nóng)氏在戰(zhàn)爭中被黃帝打敗,退居南方;也有人說神農(nóng)氏在嘗“斷腸草”時 因來不及解毒而身亡。直到現(xiàn)在,他的功績都一直被世人傳頌,南方至今也還建有“藥王廟”來祭 祀他。

1.神農(nóng)能夠分辨百草是有原因的,下面說法不符合的一項(xiàng)是(),

2.下列對神農(nóng)這一人物認(rèn)識不正確的一項(xiàng)是()。
3. 判斷正誤:
炎黃二帝是中華始祖,炎帝是神農(nóng)氏,黃帝是軒轅氏,炎黃二帝是中華始祖,因此我們 中華民族的后代被稱為“炎黃子孫”。( )
4. 下列不屬于神農(nóng)的主要事跡的一項(xiàng)是 ( )。

二、大魚奔大江

旱季來了,河床就要干涸(hé)了。

這是在非洲,曾經(jīng)湍急的河流已經(jīng)變成了一個個小水洼,烈日下,龜(jūn)裂的河床在急速擴(kuò)展,  遠(yuǎn)處,卻隱隱傳來了大江的濤聲,魚兒們從一個水洼跳到另一個水洼,奔濤聲而去。

“還有多遠(yuǎn)呢?”一個不大的水洼里,   一條大魚喘著粗氣,問躺著歇息的一

尾小魚。

“遠(yuǎn)著呢!別費(fèi)勁了,到不了大江的?!毙◆~悠然地在水洼里游了一圈說,“做什么大江的夢啊,現(xiàn) 實(shí)點(diǎn)兒,就在這兒待著吧!”

“可用不了多久,這水洼里的水就會干的。 ”

“那又怎樣?長路漫漫,你又能走多遠(yuǎn)?離大江 50 步和離大江 100 步有什么區(qū)別?結(jié)局都是一樣的,要 看結(jié)局,懂嗎?”

“即便真的到不了大江,只要我已經(jīng)盡力了,也不后悔。 ”

“你已經(jīng)遍體鱗傷了,老兄!”小魚自如地扭動著自己保養(yǎng)得很好的身 體,嘲弄著在小水洼里已經(jīng) 轉(zhuǎn)不開身的大魚,“像你這樣笨重的身材, 不老老實(shí)實(shí)在原處待著,還奔什么大江啊?你以為自己 還年輕啊?就算真的有魚能到達(dá)大江 , 也輪不到你!”

小魚戳到了大魚的痛處,它望著小魚說:“真的很羨慕你們有如此嬌小的身材,在越來越淺的水洼 里,只有你們才能自如地呼吸,可是,再苦再難,我們大魚也得朝前奔啊,我們得把握自己的命  運(yùn)?!贝篝~說完,一個縱身,跳入了下一個水洼,它聽見了小魚抑制不住的笑聲。它知道,

自己的 動作很笨拙,它看見自己的魚鱗又脫落了幾片,而肚皮已滲出斑 斑血跡,但它對自己說:“此時此 刻,除了向前,已別無選擇。 ”

水洼的面積越來越小,大魚知道,前面的路將越發(fā)艱難,它已很難再喝到水了,偶爾滋潤干唇的 是自己的淚。沿途,它看見大片大片的魚 變成了魚干,其中,有許多是比它靈活得多的小魚。

每一個水洼里都躺著懶得再動的伙伴,它們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,對大魚說:“別跳了,省點(diǎn)力氣 吧!沒用的?!倍篝~卻分明聽見了越來越近的濤聲。“堅(jiān)持!”它對自己說,“唯有堅(jiān)持,才有希

望 。  ”

不知道跳了多久,大魚終于看見了大江的波濤,可是,它的體力已經(jīng)在長途跋涉中消耗殆盡,通 向大江的路上,最后的一個水洼也干涸了。雖然只有一步之遙,可大魚想,它是到不了大江了。  就在這時, 它聽見了水聲,接著,便看見一股小小的水流緩緩流來,這是即將干涸的河床在這個 夏季最后的一股水流吧?大魚抓住了這個機(jī)會,在水流的幫助下,   一鼓作氣奔向大江。而那些留 在水洼里的魚兒,卻只 是讓這股水流稍稍往前帶出了一小步而已,大江離它們依舊遙不可及。而 干旱卻以無法阻擋的步伐占領(lǐng)了這片土地。

面對已然干涸的河床,只有跳入大江的魚兒知道:機(jī)遇,曾經(jīng)來過。  

 (摘自《一個哲理點(diǎn)醒孩子一生》)

1.根據(jù)文章主要內(nèi)容,以下哪項(xiàng)是文章的起因?()

2.“小魚戳到了大魚的痛處……”這一段寫出了()。

3.作者把大魚看到的、聽到的、想到的都寫了下來,請連一連

  • A.想到的
  • B.看到的
  • .聽到的
1.大片大片的魚變成了魚干
2.遠(yuǎn)處,卻隱隱傳來了大江的濤聲
3.可大魚想,它是到不了大江了
4.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發(fā)是( )。
更多問卷 復(fù)制此問卷